top of page
Featured Posts
搜尋

EDM學院 - 修EQ的小技巧還有大原則

  • EDM學院高級課程
  • 2015年11月6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嗨!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自己編曲或是錄音的經驗?不論你是全數位的使用合成器,或是自己Line in錄吉他,甚至架麥克風錄人唱歌,進到電腦後大家十之八九都會做一件事,那就是修EQ(等化器)。而今天我就要來跟大家分享幾個EQ的知識還有在修EQ時的大原則:)

如果完全不知道什麼是EQ的可以先看這篇

5分鐘了解EQ是什麼:http://goo.gl/9ocn9C

EQ修法基本上有幾種形式(如圖),但其實可分成兩大類。一類是用砍的,也就是修到沒有直接把他砍掉; 另一個則是修,也就是微幅增加或減少。前者的衍生用法英文叫做Cut,或是Pass,後者則是Bell,或是Shelf。

舉例來說Low cut就是把低頻砍掉,其實等同於Hi Pass(只讓高音通過),反過來自然就是High Cut跟Low Pass啦~

接著是Bell,也就是對特定一個頻率來做增加或是減少,但其他部分不會因此被Cut或是Pass。

而Shelf則是以特定頻率為基準做一個減少或增加的斜坡,Low Shlef就是比你選定頻率更低頻的地方去做改變。

那cut跟Bell又有什麼差別呢?

會用Cut通常是因為不希望這個樂器去干擾到其他樂器,比方說人唱歌大致分佈在300~2000這個範圍內,那為了不要跟低音的節奏組打架,我們往往會選擇把低音200Hz以下砍掉留空間給Bass還有鼓。

而同樣人聲的部分,我們可能希望增加它的通透性或是讓聲音更亮一些。這時我們會選擇Bell來對高頻的部分微幅增加,讓他像是小山丘一樣凸起來。反過來如果他唱歌的時候喉音太多,聲音聽起來糊糊的,悶悶的那我們也會選擇Bell來對中低頻去做減少。這邊提供大家一個大原則:就是寬寬的和緩的增加,窄窄的較暴力的減少。也就是在增加時你的Q值小一點讓他隆起的較和緩,而減少時,Q值加大讓他像是子彈打下去一樣很窄的凹陷。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讓聲音聽起來更自然,大家可以看看影片比較看看。另外補充,Q值就是調整要被調的那個東西的寬度,或者是說劇烈程度,值越小越和緩,越大則越激烈。

(Q值小,較寬)

(Q值大,較窄)

這時大家可能會有些好奇,就是那我用Bell或是Cut就好啊。Shelf是來湊熱鬧的嗎?

其實Shlef的用意是為了保留空間,同時維持自己的樣貌而不會像Cut一樣直接被抹去。舉例來說,剛剛的Vocal案例,可能用Low Cut後會讓聲音變得很薄,感覺很虛沒有根基,這時我們可以改用Low Shelf對低頻的部分做微幅減少,但是仍保留部分空間給鼓跟Bass。而這個部分也是很重要的一點:那就是不是什麼都一定要Cut!有時用Shelf或什麼事都不做反而效果更好更自然,大家不要什麼東西一進來就先給他高低頻一砍,然後再埋頭苦幹。人家聲音都發出來了,你就好歹聽一下再做決定嘛~

那知道要用什麼模式修EQ後,接著就是要修什麼頻率。這個部分的大原則就是讓大家聽到好的部分,並且把模糊、髒髒的聲音修掉並切盡可能維持自然。那什麼是好的?這也跟Mixing一樣沒有標準,而是大家各自發揮、展現品味的地方。但所謂不好的聲音,一般來說在200~800Hz這塊被稱為泥區,也就是Muddy Area。這個部分的聲音很容易讓人無法分辨,所以如果最終整首歌這部分頻率很多的話,那聽起來就會感覺濁濁的,聽久了會有點惱人。所以大家在修EQ時針對這個部分要特別注意。

按住小耳機(幾乎所有EQ效果器都有)單純監聽所選定的頻率,左右來回掃動找到要修改的地方!

最後,這邊跟大家分享,其實修EQ不是必須!

沒有人說一個音軌進來就一定要修EQ,修越多也不代表越專業。而如果修EQ的話也切記不要太暴力,因為這樣聲音會變得不自然,而且最後很可能彼此“分家”聽起來很像幾個東西分別演奏。

如果真的得修那麼大,會建議從源頭開始審視,看是要重新錄一遍或是調整合成器參數來解決問題。但如果你就是要那種感覺當然也可以,因為音樂的世界裡本來就沒有絕對。

Recent Posts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Classic
  • YouTube Reflection

© Since 2015 by OOC

 

bottom of page